污水处理站作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核心设施,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会因有机物分解、微生物代谢等过程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氨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这些气体不仅散发刺鼻异味,还具有毒性和腐蚀性,既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高效的除臭工艺成为污水站运营的环节。
污水站臭气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集中性,主要源于格栅间、调节池、厌氧反应器、污泥浓缩池等关键构筑物。不同构筑物的臭气浓度、成分差异较大,这就要求除臭工艺需具备针对性和适配性。目前主流的除臭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大类,各类工艺基于不同的净化原理,在应用场景和处理效果上各有侧重。
物理法除臭以 “隔离吸附” 为核心,常用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分子筛吸附法和掩蔽法。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多孔结构的强吸附性,捕获臭气分子,适用于低浓度、小风量的臭气处理,具有设备简单、操作便捷的优势,但需定期更换吸附材料,运行成本较高。分子筛吸附法则针对特定气体分子的尺寸和极性进行选择性吸附,净化精度更高,适用于对处理效果要求严格的场景。掩蔽法通过喷洒芳香剂中和异味,仅能暂时缓解感官不适,无法从根本上去除污染物,多用于应急处理或辅助除臭。
化学法除臭基于化学反应将臭气分子转化为无害物质,主流技术有酸碱洗涤法、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酸碱洗涤法通过喷淋碱性或酸性吸收液,与酸性或碱性臭气发生中和反应,适用于高浓度、易溶于水的臭气(如硫化氢、氨气),处理效率可达 90% 以上,是污水站主流的预处理工艺。氧化法利用臭氧、氯气等强氧化剂,将臭气分子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反应速度快,但需控制氧化剂用量,避免二次污染。光催化氧化法在紫外线照射下,通过催化剂激发产生羟基自由基,高效分解 VOCs 等难处理气体,具有环保、无二次污染的特点。
生物法除臭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绿色工艺,核心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臭气分子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或无害无机物。该工艺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生物洗涤塔等形式,其中生物滤池通过填充木屑、火山岩等多孔介质,形成微生物膜,臭气通过时被微生物降解,适用于中低浓度臭气,具有运行成本低、净化效果稳定的优势。生物滴滤池则在滤池中喷洒营养液,可调节微生物生长环境,适用于浓度波动较大的臭气处理。生物法除臭契合环保理念,无二次污染,已成为污水站除臭的工艺。
污水站除臭工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臭气浓度、成分、处理量、场地条件及运行成本等因素。实际应用中,常采用 “预处理 + 主体处理” 的组合工艺,如 “酸碱洗涤 + 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 + 光催化氧化” 等,以实现高效、稳定的除臭效果。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除臭工艺正朝着智能化、高效化、低能耗方向发展,未来将通过工艺优化、设备升级和智能调控,进一步提升污水站臭气治理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