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处理过程中释放的恶臭气体不仅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还会破坏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挑战。垃圾恶臭主要来源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氨气、挥发性脂肪酸等污染物,针对这一问题,多种
垃圾处理除臭技术应运而生,为改善垃圾处理场所及周边空气质量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1.生物除臭技术是当前应用广泛的主流技术之一,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恶臭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质。该技术通常分为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塔三种形式。生物滤池通过填充木屑、火山岩等多孔填料,在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当恶臭气体流经填料层时,微生物会吸附并分解污染物;生物滴滤塔则通过喷淋营养液保持填料湿润,增强微生物活性,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的恶臭气体;生物洗涤塔则将恶臭气体与含微生物的洗涤液充分接触,实现污染物的快速降解。生物除臭技术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稳定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和焚烧厂的预处理阶段。
2.化学除臭技术则通过化学反应快速消除恶臭,适用于高浓度、突发性恶臭污染场景。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氧化法、酸碱中和法和吸附法。氧化法利用次氯酸钠、臭氧等氧化剂,将恶臭物质氧化分解为无害成分,反应速度快,能迅速控制恶臭扩散;酸碱中和法针对酸性或碱性恶臭气体,通过喷洒相应的酸碱溶液实现中和反应,如用碱性溶液处理硫化氢,用酸性溶液吸收氨气;吸附法则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多孔材料的吸附能力,捕捉恶臭分子,尤其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易吸附的恶臭气体。不过,化学除臭技术需定期更换药剂或吸附材料,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且需注意药剂储存和使用安全。
3.物理除臭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通过物理方法减少恶臭气体的扩散和释放。在垃圾填埋场,覆盖技术是基础物理措施,通过铺设土工膜、黏土或生物质覆盖层,阻断垃圾与空气的接触,减少恶臭挥发;在垃圾中转站,负压收集系统通过抽风装置将恶臭气体集中收集,再导入后续处理设备,避免气体泄漏;此外,喷雾降尘除臭技术通过高压喷雾形成水雾,吸附空气中的恶臭颗粒,同时降低环境温度,改善作业环境。物理除臭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常与生物或化学技术结合使用,形成“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的完整除臭体系。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垃圾处理除臭技术正朝着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恶臭气体浓度,自动调节处理设备运行参数;将生物除臭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降低能耗成本。未来,还需进一步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微生物菌种和新型吸附材料,推动除臭技术在中小型垃圾处理设施中的普及应用,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与“无臭化”的协同发展,为城市生态环境保驾护航。